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在正式上映前,遭遇了不少反对声音。那些批评者总是重复着相同的理由:“电影太血腥暴力,不适合孩子观看。”仿佛它只是一部“主旋律”的影片,专门戳人痛处。但那些批评者没预料到,《南京照相馆》的尺度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大。
大家都对那段历史太熟悉了:日本侵略者暴虐成性,残害无辜百姓,血腥场面几乎是不可避免的。导演申奥显然意识到这一点,他并没有直接展示那些极端的暴力画面。虽然电影中有一幕1:1还原了历史照片中的惨剧,表现出日本鬼子的恶行,但许多过于血腥的镜头被巧妙地删减了。那些场景依然震撼人心,但我们也知道,真实的历史远比镜头呈现的还要残酷。
即便电影结束了,观众们依然久久未离开座位,静静观看着片尾的历史资料。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感,才是真正让人心碎的力量。
观影过程中,许多镜头仍然在我脑海中反复回荡,尤其是几个印象深刻的场景。
王广海的内心煎熬与最后的挣扎
虽然王广海是个汉奸,角色的刻画却异常成功。他可恨、可悲,精致的利己主义让人既愤怒又无奈。曾经,他救过苏柳昌,但当自己的生命面临威胁时,他宁愿眼睁睁看着无辜百姓死去,也不敢冒险自己丧命。当一群无辜百姓被赶到海边时,王广海的妻儿也在其中。尽管孩子拼命呼喊着“父亲”,他却转过身去。仿佛只要不亲眼目睹这些人倒在血泊中,自己就能心安理得地活下去。王广海的内心是极度恐惧与冷漠的,而他却坦然接受了这一切。
展开剩余71%有两个场景深深刻在了我心里。首先是王广海与日本人发生冲突时,他的表现像是被灌了铅一样。王传君的演技非常到位,站在那里,他无法哭泣、无法行动。在“汉奸”这一角色设定下,王广海应该是举起枪,对准宋班长,但他没有这么做,甚至没有去帮助自己拼命抵抗的同胞。这个时刻,王广海是懦弱的,他没有勇气放弃自私的本性,既可恨又可怜。
第二个场景发生在宋班长死后,王广海去找林毓秀。他亲眼目睹了宋班长的英勇,显然受到触动。但此时的王广海,已经不再能够改变自己的立场。他必须要不断说服自己,保持原来的决定才是最正确的。这个场景让我感到王广海的内心正在发生变化,他渐渐意识到日本人的残暴与无情。
苏柳昌的最后呐喊
刘昊然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同样不容忽视。尽管他是男主角,导演申奥并没有给他过多的光环加持,反而塑造了一个并不完美的角色——苏柳昌。他并不伟大,甚至有些胆小,为了保命,他谎称自己是照相馆学徒,屈服于日本人。剧情的前半部分,苏柳昌的关注点几乎全都集中在如何保全自己的生命上。
然而,当他意识到自己无路可退,发现日本人的真面目时,他开始放弃挣扎,最后做出了选择。在临终前的那一幕,他透过幕布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,最终决定把生还的机会让给别人,毅然赴死。用尽最后一丝力气,他在日本人面前用日语说出那句:“我们不是朋友。”这一刻,全场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,影厅里响起了轻微的抽泣声。
林毓秀的觉醒与坚强
高叶的表现是全片最让我感动的部分。她对人物的诠释深刻且细腻,将林毓秀这一角色演绎得层次分明、情感丰富。林毓秀本是歌女,曾是王广海的情妇,一开始她还把希望寄托在日本人身上。然而,她逐渐明白了日本人的真实面目,并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宋班长。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高叶通过无实物的表演,把林毓秀被欺辱的痛苦演绎得淋漓尽致。尽管导演删去了林毓秀被日本人侵害的镜头,但高叶的演技依然让人感同身受。她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情感,尤其是当她被日本人强行带走时,那种恐惧和绝望通过她的表演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她的哭喊声撕心裂肺,让我无法不为她的命运感到心疼。
结语
在如今的娱乐圈里,能通过实力塑造人物的演员越来越少。但在《南京照相馆》中,高叶通过她精湛的演技,成功塑造了一个立体、有血有肉的林毓秀。虽然她并不是影片的主角,但她的每一场戏都让整部电影的深度和张力提升了一个档次。
如果你还没去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,真心推荐你去感受一下。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历史的再现,更是一段情感的深刻触动。
发布于:江西省网配查配资-配资十大平台-个股配资-配资哪家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